|
日式旅馆的起源以及时至今日的历程
日式旅馆吸收了很多日本古老而优良的文化、技术、艺术和习俗,从中可以亲身体验日本人非常看重的、一直沿袭至今的生活方式。住宿在日式旅馆,最能切身感受身居“日本”的心境。
日式旅馆的起源可追溯到奈良时代(710~784年)的“布施屋”。当时的“布施屋”是免费住宿的地方,据说这就是为旅途中的人提供住宿的开始。当时,交通工具和交通网络都不发达,旅途中在外过夜是很危险的,不少人在饿死路边,不忍心看到这种情况的僧侣们以救济这些旅途中人为目的搭建了“布施屋”。这些僧侣中有一位就是后来成为高僧的行基,他在交通不便处修路造桥,并在皇城四周搭建了九处“布施屋”。奈良时代已经确立了律令制度,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逐渐形成,并开通了通往都城的道路和驿站等。
到了平安时代(794~1191年),皇族和贵族经常到信仰地去参拜,参拜时大都留宿在庄园(贵族·寺庙或地方豪门的私有地)或寺院里。寺院内设置的住宿设施也向善男信女或参拜者们开放,后来称之为“寺院住宿处”。时至今日,这些住宿处的设施依然继承传统,广为普通民众所利用。
进入镰仓时代(1192~1333年),出现了“廉价旅店”。因不提供饭菜,而收取自行做饭的柴火费而称之为“廉价旅店”。时光流逝,到江户时代(1603~1867年)时,街道整备,货币经济发达,商人等来来往往非常盛行,出现了提供饭菜的“客栈”。“客栈”与“廉价旅店”共存了一段时间,到江户时代后半期,“客栈”成为主流。
另一方面,幕府为了抑制地方大名抬头,让他们宣誓效忠,设立了每隔一年来江户谒见将军并留在幕府供职一年的制度,大名们不得不在江户和地方之间行走。每次来回都要带领众多随从,为这些人提供住宿的是设在途中驿站的“驿站旅馆”和“预备旅馆”。
承办“驿站旅馆”或“预备旅馆”的都是地方名人、寺院神社或富豪。用现代观点来看,“客栈”是普通的旅馆,“驿站旅馆”或“预备旅馆”是高级旅馆,可以想象当时这两种旅馆的档次差别很大。
江户时代,国家并不允许自由移动,但宗教式巡礼和参拜是例外。并且,浴池疗养和游山玩水等小型旅行的管制并不严格,因此在普通民众中掀起了旅行高潮。人们集中的观光景点和浴池之地的旅馆逐步得到发展,其中为数不少成为今天遍布全国的旅馆老店。
到明治维新时,日本掀起全盘西化的高潮,铁路开始普及,从而使旅行方式从根本上发生转变。出门旅行从徒歩变成利用铁路,因此,车站前的旅馆不断增加。另外,旅行的目的范围也扩大了,包括避寒避暑和休闲娱乐等,各地的观光景点和温泉之地也诞生了很多新的旅馆。
逐渐衰退的旧街道“客栈”、大名们不再利用的“驿站旅馆”作为历史遗迹保留下来。不过,提供用餐的“客栈”和培养了待客文化的“驿站旅馆”的优点作为日本的传统文化被继承下来,成为日式旅馆的原型,也可以说是其后日式旅馆不断进化的基础。
战后的50年代后半期,日本迎来经济高度成长期,经济上逐渐富裕起来的国民们开始享受旅行的乐趣,企业组织的慰劳旅行、团体旅行、修学旅行等都成为固定节目。并且,随着公共汽车、家庭小汽车等汽车的普及风潮,交通工具多样化起来。配合这一变化,观光景点和温泉等地不断建起了大型旅馆。经过追求数量的时代后,时至今日,时代开始追求质量,尽心尽力提高质量并营造独特魅力的旅馆大受追捧。这是因为旅行的目的和个人喜好都已形成了多样化。在国际化时代的今天,深受日本人喜爱的旅馆也同样赢得了海外客人的好评。
|
|
|
旅馆门厅前·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~30年代
|
|
旅馆里的宴会场景·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~30年代
|
|
温泉 旅馆·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~30年代
|
|
钢筋水泥结构的旅馆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