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日本旅館的源起及其沿革
日本旅館採用許多日本古老而優良的文化、技術、藝術、習慣等等。您還可以體驗到日本人珍惜、傳承至今的生活方式。下榻日本旅館也就意味著親身領會「日本」風情。
日本旅館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奈良時代(710∼784年)的「布施屋」。「布施屋」是免費投宿的地方,據說這就是旅客住宿設施的源起。交通工具和交通網都不發達的當時,露宿旅行是有生命危險的。有很多人餓死在路旁,僧侶們見此情景後,就建造了「布施屋」,以便救濟行路的客人。 其中,特別是後來成為高僧的行基(法號名),甚至還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修築道路和橋樑等,同時又在畿內開設了9家「布施屋」。奈良時代,正值律令制度已經確立,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日趨完備之際,通往京城的道路和驛舍剛開始建設。
平安時代(794∼1191),前往皇族和貴族的信仰地參拜旅行之風方興未艾,信男信女都住宿在莊園(貴族、寺社、地方豪族的私有地)或寺院。寺院內的住宿設施也開放給信徒和參拜者住宿。這些設施後來就被稱為「宿坊」,如今仍一脈相承作為住宿設施供一般人利用。
進入鎌倉時代(1192∼1333年)之後,「木賃宿」出現了。旅店不提供膳食,而由旅客付給旅店木賃亦即自己烹煮膳食的木材費用(薪柴錢),「木賃宿」即因此而得名。其後,到了江戶時代(1603∼1867),街道整修,貨幣經濟發達起來,商人的往來日趨頻繁,提供膳食的「旅籠」(客棧)也就應運而生,在一段時期內,與「木賃宿」同時並存,直到江戶時代後半,「旅籠」(客棧)終於成為主流。
另一方面,幕府壓制地方「諸侯」的抬頭,為了讓他們發誓忠於幕府,設了「三勤交代」的制度(輪流晉謁制),輪流往返於江戶與領國之間。此時,帶著一大批晉謁者的諸侯住宿的設施就是設於途中「宿驛」•「宿場」(驛站)的「本陣」(驛站旅館)、「本陣」(備用驛站旅館)。
主要負責經管「本陣」、「本陣」(驛站旅館)的好像都是當地的名門、寺社、富豪。按現代的說法,「旅籠」就是普通的旅館,而「本陣」、「本陣」就是高級旅館。至於溫泉療養、遊山玩水的小旅行取締較不嚴格,所以一般民眾的旅行盛極一時。一些有名氣的景點、溫泉療養地,以後就發展成為現在的老字號遍佈全國各地。
不久就迎來了明治維新,在西洋文化的浪潮衝擊下,鐵路開始普及,旅行的形態也煥然一新。人的移動由步行變成以鐵路的交通工具為主,火車站前旅館如雨後春筍般地增加起來。而且,旅行的目的也變成多種多樣,諸如:避暑、避寒、娛樂等等,各地的景點、溫泉鄉也湧現了許多旅館。
沿著舊街道而建的「旅籠」衰退了,諸侯不再利用的「本陣」也就變成了史蹟留存至今。然而,提供膳食的「旅籠」和把待客文化發揚光大的「本陣」,其優點•長處卻作為日本的傳統文化被繼承下來,形成了日本旅館的原型,同時還可以說成為其後日本旅館發展的基礎。
1950年代後半起,戰後的日本邁入經濟高度成長期,經濟富裕的國民對旅行特感興趣,企業的慰勞旅行、團體旅行、修學旅行等形成了風尚。隨著巴士、轎車等汽車的普及化,交通工具也變得多樣化。在觀光景點、溫泉鄉,大型旅館也就應運出現,如雨後春筍,櫛次鱗比。經過大量運輸的時代,如今旅館又有了新的變化,努力提高品質、營造獨特魅力的旅館終於受到了旅客的歡迎。其理由是,旅行的目的和個人的愛好變得多樣化了。被稱為國際化時代時日已久,受日本人歡迎的旅館如今也博得海外旅客的一致好評。
|
|
|
在旅館正門前•1920年代後半∼1930年代
|
|
旅館的宴會情景•1920年代後半∼1930年代
|
|
溫泉 旅館•1920年代後半∼1930年代
|
|
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旅館
|
|
|